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感悟人生

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草根,没权也没钱,我写的日记文章都是原创的乡土散文小说故事,都是原汁原味值得一看的感谢你的到来,感谢给我支持和鼓励,感激感谢每一位真心喜欢我的乡土文章的朋友!

家在辽西24-“熬倭瓜”  

2016-10-25 18:49:44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“熬窝瓜”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作者:赵雁明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        
       每年的夏秋时节,辽西人都经常吃熬(音:孬) 瓜。窝瓜是北方人常种的一种南瓜,它喜欢攀爬沭秸杖子,好侍弄口感好,最适合辽西人的“熬”菜方式。辽西人做出来的熬窝瓜,一家人做出的是一种香味,我最喜欢妈妈做的“熬窝瓜”。我记得          辽西家家烧土炕,家家都有大铁锅,柴火灶大锅菜,形成了独特的“熬”菜习惯。啥是熬菜呢,就是把鱼肉菜蔬,经过简单的热油炝锅翻炒,再添加合适的汤水,通过猛火急炖,木头锅盖高压闷煮,最终将食材的所有美味都挤兑出来,这样做出来的菜就叫熬,辽西人几乎能熬将所有的食材,熬小鱼,熬豆腐,熬菠菜。辽西人吃熬菜,也是很独特的一个习俗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 说起熬菜,肯定想起妈妈。妈妈熬菜的时候,总是喊我帮烧火,打小儿我也就知道了熬窝瓜的步骤。说起做菜来,再也没有熬窝瓜容易了。饭做好了,去杖子上摘个小窝瓜,洗吧洗吧打中间切开,抠去窝瓜里的籽,抠去里面的粘膜,再把两片窝瓜切成条切成块儿,舀上一勺油,葱花炝锅再把切好的窝瓜条或者窝瓜块儿放锅里,添水没过窝瓜,直接加盐勾咸淡,盖上锅盖开始熬了。大铁锅熬菜有一个好处,菜熬好没好听声就行了,汤汁熬好的时候,汤汁有特别的声音,不用揭开锅盖看。熬好的窝瓜,绵软稀烂,直接可以吞咽,熬出来的窝瓜,比炒着吃煮着吃的味道都好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
       纯粹的熬窝瓜,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馋,妈妈也像所有的辽西人一样,把这不被待见的熬窝瓜,变着花样和其它菜蔬一起熬,有时加两个土豆,有时加几把豆角,把豆角土豆和窝瓜一起熬,需要把添加的食材先煸炒一翻,妈妈经常指着那添加的土豆豆角说,我们就是那后加入的料,不用心煸炒,达不到最适宜的融合。妈妈说这话的意思,窝瓜炖土豆虽然更好吃,相对纯粹的熬窝瓜来说,有点难伺候。熬倭瓜吃的多了,孩子们也就不想吃了,熬窝瓜也就成了孩子们是最不想看到的菜肴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 隔壁老郑大奶,做的熬窝瓜最独到,走在大街上,都能闻到她老人家熬窝瓜的味道,老郑家大奶不光厨艺高,做出来的熬窝瓜也和别人不呀样,老郑家下船有情调,经常带回来活着的毛蚶子和虾耙子,窝瓜和毛蚶子一起熬,那味道能把神仙给引来,妈妈和老郑家大奶最好,妈妈不想自家的窝瓜熬好了,我们依然坐着等老郑大奶把窝瓜端过来。我家的纯粹熬窝瓜,也被逼迫变着花样来,最次是在窝瓜熬好后,顶着热气撒上一把二界沟的新鲜虾皮儿。除了虾皮儿,小鱼小虾也成了最多陪伴熬窝瓜的东西。没有鱼虾的时候,就往里放点其他的,哪怕是几块儿地瓜,哪怕是几片窝瓜花儿。让我们兄弟最难忘的是,我家的熬窝瓜,一到秋冬时候,就和老郑家完全统一了,老郑大奶会把秋天晒的小鱼虾,拎上一筐送过来,就挂在外屋锅台后的房梁上,干咸的小河鱼小河虾和窝瓜一起熬,味道会更好。 妈妈和老郑家大奶做出来的窝瓜熬土豆和窝瓜熬豆角,也曾引领多年左邻右舍的熬菜。
   
         其实,窝瓜最不喜欢别的食材的味道,窝瓜能和土豆豆角做合作,也能和小鱼小虾做融合,完全是靠主妇的琢磨,啥时候放啥,啥时候搭配,啥时候才能熬出最好的味道来,妈妈们为了我们喜欢的窝瓜的味道,不知道做了多少的琢磨。为了做出最好吃的熬窝瓜味道,也没少和隔壁大奶做深度的交流。也正是因为窝瓜也有自身的个性,它是不能与海鱼茄子之类做搭配的,窝瓜虽随和,窝瓜虽然面,也有自己的选择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
        想起了熬窝瓜,也自然想起了妈妈和老郑家大奶,老郑家大奶还健在,可妈妈没了已经好几年,妈妈不喜欢把熬好的窝瓜弄稀烂,妈妈不喜欢窝瓜里面放鱼虾,可他老人家随了我们吃了一辈子我们兄妹爱吃的味道,想起了熬窝瓜,也想起了妈妈,也是从妈妈没了的时候,我再也没看那熬窝瓜一眼,那是妈妈的辛劳,也添加了妈妈所有的爱,再看到熬窝瓜,心里就股说不出的难受。因为熬窝瓜这道菜,里面包裹着太多妈妈的味道。 人常种的一种南瓜,它喜欢攀爬沭秸杖子,好侍弄口感好,最适合辽西人的“熬”菜方式。辽西人做出来的熬窝瓜,一家人做出的是一种香味,我最喜欢妈妈做的“熬窝瓜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辽西家家烧土炕,家家都有大铁锅,柴火灶大锅菜,形成了独特的“熬”菜习惯。啥是熬菜呢,就是把鱼肉菜蔬,经过简单的热油炝锅翻炒,再添加合适的汤水,通过猛火急炖,木头锅盖高压闷煮,最终将食材的所有美味都挤兑出来,这样做出来的菜就叫熬,辽西人几乎能熬将所有的食材,熬小鱼,熬豆腐,熬菠菜。辽西人吃熬菜,也是很独特的一个习俗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说起熬菜,肯定想起妈妈。妈妈熬菜的时候,总是喊我帮烧火,打小儿我也就知道了熬窝瓜的步骤。说起做菜来,再也没有熬窝瓜容易了。饭做好了,去杖子上摘个小窝瓜,洗吧洗吧打中间切开,抠去窝瓜里的籽,抠去里面的粘膜,再把两片窝瓜切成条切成块儿,舀上一勺油,葱花炝锅再把切好的窝瓜条或者窝瓜块儿放锅里,添水没过窝瓜,直接加盐勾咸淡,盖上锅盖开始熬了。大铁锅熬菜有一个好处,菜熬好没好听声就行了,汤汁熬好的时候,汤汁有特别的声音,不用揭开锅盖看。熬好的窝瓜,绵软稀烂,直接可以吞咽,熬出来的窝瓜,比炒着吃煮着吃的味道都好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
         纯粹的熬窝瓜,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馋,妈妈也像所有的辽西人一样,把这不被待见的熬窝瓜,变着花样和其它菜蔬一起熬,有时加两个土豆,有时加几把豆角,把豆角土豆和窝瓜一起熬,需要把添加的食材先煸炒一翻,妈妈经常指着那添加的土豆豆角说,我们就是那后加入的料,不用心煸炒,达不到最适宜的融合。妈妈说这话的意思,窝瓜炖土豆虽然更好吃,相对纯粹的熬窝瓜来说,有点难伺候。熬倭瓜吃的多了,孩子们也就不想吃了,熬窝瓜也就成了孩子们是最不想看到的菜肴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 隔壁老郑大奶,做的熬窝瓜最独到,走在大上,都能闻到她老人家熬窝瓜的味道,老郑家大奶不光厨艺高,做出来的熬窝瓜也和别人不呀样,老郑家下船有情调,经常带回来活着的毛蚶子和虾耙子,窝瓜和毛蚶子一起熬,那味道能把神仙给引来,妈妈和老郑家大奶最好,妈妈不想自家的窝瓜熬好了,我们依然坐着等老郑大奶把窝瓜端过来。我家的纯粹熬窝瓜,也被逼迫变着花样来,最次是在窝瓜熬好后,顶着热气撒上一把二界沟的新鲜虾皮儿。除了虾皮儿,小鱼小虾也成了最多陪伴熬窝瓜的东西。没有鱼虾的时候,就往里放点其他的,哪怕是几块儿地瓜,哪怕是几片窝瓜花儿。让我们兄弟最难忘的是,我家的熬窝瓜,一到秋冬时候,就和老郑家完全统一了,老郑大奶会把秋天晒的小鱼虾,拎上一筐送过来,就挂在外屋锅台后的房梁上,干咸的小河鱼小河虾和窝瓜一起熬,味道会更好。 妈妈和老郑家大奶做出来的窝瓜熬土豆和窝瓜熬豆角,也曾引领多年左邻右舍的熬菜。
   
    其实,窝瓜最不喜欢别的食材的味道,窝瓜能和土豆豆角做合作,也能和小鱼小虾做融合,完全是靠主妇的琢磨,啥时候放啥,啥时候搭配,啥时候才能熬出最好的味道来,妈妈们为了我们喜欢的窝瓜的味道,不知道做了多少的琢磨。为了做出最好吃的熬窝瓜味道,也没少和隔壁大奶做深度的交流。也正是因为窝瓜也有自身的个性,它是不能与海鱼茄子之类做搭配的,窝瓜虽随和,窝瓜虽然面,也有自己的选择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
     想起了熬窝瓜,也自然想起了妈妈和老郑家大奶,老郑家大奶还健在,可妈妈没了已经好几年,妈妈不喜欢把熬好的窝瓜弄稀烂,妈妈不喜欢窝瓜里面放鱼虾,可他老人家吃了一辈子我们兄妹喜欢的味道,想起了熬窝瓜,也想起了妈妈的味道 。也是从妈妈没了的时候,我再也没看那熬窝瓜一眼,那是妈妈的辛劳,也田加了妈妈所有的爱,再看到熬窝瓜,心里就股说不出的难受。因为“熬窝瓜”这道菜,里面包裹着太多妈妈的味道。        

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


 
家在辽西24-“熬倭瓜” - 赵公明(原创文学) - 感悟人生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3)| 评论(3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