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感悟人生

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草根,没权也没钱,我写的日记文章都是原创的乡土散文小说故事,都是原汁原味值得一看的感谢你的到来,感谢给我支持和鼓励,感激感谢每一位真心喜欢我的乡土文章的朋友!

梦中的故乡之8- “搬”鱼  

2016-11-21 16:23:11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    “搬”鱼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赵雁明

      以前,东大沟旁,总有许多的搬鱼人在“搬”鱼,“搬”是一种站在岸边或者坐在岸边,使用“搬”网捕鱼,“搬”鱼是一种很有看点的捕鱼方法。“搬”鱼都是在夏天尤其是夏末,洪水刚退的时候最兴旺。“搬”鱼也和钓鱼一样,捕鱼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观赏性,所以,看“搬”鱼热闹的人也很多。
   
   
       洪水一来,盘锦大苇塘,就与东沙河绕阳河连成一片水世界,漫无边际的洪水,也将苇塘里的鱼虾,一起带到各个沟沟岔岔里。洪水退下去了,鱼虾却留下来,低洼处有鱼,河沟子里有鱼,整个东大甸子里,连同清河大洼子,连同荒地村的洋桥底下,到处都是鱼的天下。其中鱼虾最多了,还是流水潺潺的东大沟,尤其是村东那个“大湾子”附近。“大湾子”一带,也就成为“搬”鱼最集中的地方。

       在我的记忆里,陈家铺村最会“搬”鱼的,有姚广录、赵礼卿、张海文、张海臣、郑洪军、郑洪和等,在这些“搬”鱼高手里,最能引起话题的,当数郑洪军,他“搬”鱼有特点,网最破,人最懒,却捞得的鱼最多。郑洪军是我家的邻居,我管他叫大爷,他捞来的鱼,有相当一部分,都能进了我的肚子里。放学的时候,我也经常到东大湾子他“搬”鱼的地方,看他“搬”鱼,帮他捡鱼。

       “搬”鱼就是捞鱼,选一个鱼多的河面,将“搬”网固定在河边,让“搬”网沉到河底,每隔一定的时间,估计有鱼群打“搬”网上方游过,就快速拎起“搬”网,没来得及逃跑的鱼儿,就落入“搬”网的网兜里了。“搬”网就是用两根四五米长的竹片,在中间交叉固定成十字,竹片的四个端点,固定在一个正方形网片的四个角上,在这个十字交叉的竹片交叉点,固定一个长竹竿,并在十字交叉点上,拴一根牢固的绳子,竹竿的一端固定在岸边,绳子起着杠杆的作用,所谓的“搬”鱼,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,使劲搬起这根固定在竹片十字交汇处那根绳子,通过使劲拉绳子,硬是将竹竿的沉在水里那端“搬”起来,竹竿那头搬起来了,网也自然跟着被搬到了水面上来。“搬网”有绳拉式的,也有杆压式的,大沟边上的“搬”鱼人,通常都使用升拉式“搬网”。

      “搬”网虽然不大,但那长长的粗壮大竹竿子,再加上那没法收拢的两个长竹片撑起着那四方的网,扛着它去河边,重心很难掌握,扛的过程非常难,不是熟练的“搬”鱼高手,很难晃晃悠悠将它扛到河边。所以,很多不会“搬”鱼的人,宁可向那些“搬”鱼人要鱼吃,也不愿意借来搬网自己去搬鱼。张海臣大伯人聪慧,他的搬网上的绳子,是拴在一个固定的杠杆上,起网的时候,只要压动那根起杠杆作用的木棒子就行了。郑洪军大爷极能糊弄,他不但不做起网的杠杆,就连网上的破洞,他都懒得及时缝补,经常拿河边的蔫吧草缠吧缠吧继续用,他“搬”鱼起网的时候,从网窟窿里逃走的大鱼也最多。

      “搬”网“搬”到最多的鱼,是东沟里特有的“瓶儿”鱼,有时也能“搬”到“银鱼”“四眼红”和“红眼瞪”。除了“瓶儿”鱼,鲫鱼和“狗虾”也特别的多。郑洪华和陈再福他们使用棉线做成的老“搬”网,那是专门用来“搬”大鱼的。大鲤子、大鲶鱼、大白鱼和大刀鱼。“搬”大鱼的人,得喂“窝子”,把炒熟的棉花籽稻糠或者是带着肉丝的猪骨头,放在“搬”网的兜里做诱饵。“搬”杂鱼的人,网里啥也不用放,完全靠运气。

      起“搬”网是非常费气力的,河边本来就泥泞,无论是穿着靴子,还是光着脚丫子,硬是比较快速地将搬网从水里拽出来,而且拽的是竹竿的最顶端,弄不好,人就闹个后屁墩坐到河边的泥水里。何况,拽“搬”网也不是拿双手去拽那根绳子,而是右手拽着绳子,拽起竹竿并挑起水里那张网,左手还得握着一个收鱼的长把勺子,左右手需要非常熟练做配合,这边刚把网拽出水面,那边的左手随着做轻盈的舀鱼动作,快速把网兜地活蹦乱跳的鱼虾舀到舀子里,动作稍微一慢,那鱼虾就从舀子里蹦到了河里。

    右手用力拉,左手快速舀,并麻利地将舀子里的鱼虾,倒进河边预备好的网兜或装鱼的筐里,让鱼在里面继续鲜活着,回家时才把那装鱼的网兜或者筐从水里拎出来。老郑家大爷,是一边“搬”鱼一边抽烟的,“搬”一网鱼,抽一袋烟,后来的人,从来不问他搬几网鱼了,而是问他已经抽了几袋烟

     在东沟里“搬”鱼的人,通常都是中午去河边,晚上才回家。中午鱼最活跃,“搬”到的鱼最多,一网总能“搬”到三五斤,太阳偏西开始,“搬”到的就全是虾了。“搬”网“搬”鱼的特点,就是起网间隔快,“搬”鱼的人说老郑家大爷懒,就是因为他非得抽完一袋烟才肯起网。他抽一袋烟的功夫,人家都起三四次网了,但每天“搬”下来,他搬鱼的总重量总是第一的。老郑家大爷不嫌鱼杂,也不嫌弃鱼大小,大鱼回家挑出来,当晚就煎着或者炖着吃,剩下的小鱼虾,他都用盐水煮熟,晾晒在他家的前园子支起的草席里。不去河边看老郑家大爷搬鱼的时候,我们也经常跳到老郑家的园子里,抓上几把晾晒干了的鱼虾,装进口袋充当点心吃。

      “搬”鱼的过程需要静,脚步声咳嗽声,都能将河里的鱼吓跑。我们去河边看大人们搬鱼的时候,都知道蹑手蹑脚小声打招呼。最让我感动的是,那些在河边搬鱼的人,都知道我家没人去打鱼,很多人都把“搬”上来的稀罕鱼大鱼啥的,满满地给我装上一筐或一兜,无需及时还给人家鱼筐,人家事先都给我准备好了,估计我会去河边看热闹了,于是,我又得呲牙咧嘴费力将那些鱼倒腾回家,勒得胳膊一条又一条的红道子。最常主动给我鱼的,是张海臣大伯。

     “搬”鱼的时节,村里许多人家都晾晒着煮熟的鱼虾,一直到北风刮起来的时候,晾晒好的鱼虾干儿,装在口袋里吊在房檐下,等到冬天的时候,抓上几把,用来炖老南瓜或者炖白菜炖土豆的时候吃。我们村里吃白菜土豆,很少吃纯素的,至少往里面扔几把干鱼虾。尤其是炖白豆腐的时候,放点鱼虾干儿,连盐都不用放了,鲜得很美得很!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9)| 评论(1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