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感悟人生

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草根,没权也没钱,我写的日记文章都是原创的乡土散文小说故事,都是原汁原味值得一看的感谢你的到来,感谢给我支持和鼓励,感激感谢每一位真心喜欢我的乡土文章的朋友!

我从小村来--416(原创)家在辽西(一)以前的土坯房  

2015-12-22 20:32:29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家在辽西(一)以前的土坯房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赵公明

          我的老家在辽西的最东边,这里的自然环境虽然和辽西大多数山村不一样,却有着和山区一样的贫穷,也是因为贫穷,我童年那些依稀的记忆里,苦涩无奈总是穿插在其中,许许多多和我一样大的孩子,都早早地承担起家务劳动,那些无奈也牢牢印刻在成长的记忆里,印刻在土坯房,印刻在庄稼地,印刻在挖曲麻菜劳动中,挥之不去,赶也赶不跑………
       辽西多山,燕山余脉和努尔虎山的蔓延,把整个辽西俨然成了另外一个大西北。这里有“三多三少”,山多、石多、光棍多,树少、水少、姑娘少。由于女孩子出嫁早、生娃早,产后下地干活早,身体也就衰老的早,年轻的大姑娘当然就显得少了。辽西还雨水较少,经常闹旱灾,特别是春旱,有时候种下去的种子都出不了苗。有人把这里说成一片热土,也有人把这里称做苦寒荒蛮之地。这里的确荒蛮,从辽西走廊一路往北,到处都是矮矮秃秃的丘陵小山包。浅浅清清的河套子,只有雨季才能有流水。这里太缺少树木了,光秃秃的野地,大大小小的石砬子,就连耕地里也有很多碎石头。
        我的老家虽然在辽西,但它却是辽西的东南角,这里可是没有山没有石头了,但这里到处都是低洼的盐碱地,以前不能种植地瓜花生啥的,只能种植一种叫做棒子的高粱。那时候的言碱地,长庄稼费尽,长芦苇的速度可是惊人的,人们为了打点粮食,不得不拼着命和那些拼命萌发的芦苇搏斗,常年累月和土打着交道,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“土”,辽西的风多,海边的风更肆虐,辽西不光是旱情多,洪涝灾害也特别的多,春天旱得土冒烟儿,夏天涝得能行船。顶着尘土,踩着稀泥种地,那是常有的事情。
        春天吃着土面子铲地,夏天趟着洪水锄草,还得住着土房,睡着土炕。就连过去小孩生下来过去,也要掀开炕席铺上沙子,小孩子就出生在那沙土上。那年头,似乎农民就注定跟“土坷垃”打交道,就连他们的孩子,都得面朝黑土背朝天地劳作着。最让人想起来就心酸的是,那时候的土房子里,还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,土房的屋地里,到处都是耗子洞,每到晚上,那些觅食的耗子,总是愿意拖家带口地领着老老少少成群结队出来,在屋子里爬上爬下地,即使吃饱喝足它们也不肯歇着,还要咯吱咯吱啃咬箱子柜磨牙齿。不光有老鼠,夏天屋檐下住着燕子,冬天屋檐下还躲藏着麻雀,最可怕的是秋天,那些晒安逸了鳞片的蛇,在房山的洞穴里钻来钻去,一不小心,就钻到土房的里面来了,折腾得家里的猫跟着它喵喵叫。至于夏天,来屋子里做客的就更多了,慢腾腾的癞蛤蟆,蹦蹦跳跳的青蛙,还有横着爬的螃蟹,都把土房当做它的家,都把土房当作它们躲避洪水的场所。至于猪呀鸡鸭那些屋子里的常客,人家最喜欢是成帮成队往屋子里闯。
         农村的土房都是用土筑成的墙,屋子的顶有的用秫秸把子,有的用芦苇捆,讲究点的人家,砌个石头地基,编个芦苇席笆,只有极个别的富裕人家,屋顶才铺着瓦片的。土房有土房的好处,也有土房的不足,土坯房子的好处是冬暖夏凉,不用担心解暑和御寒的问题,土坯房子最大的不足,是怕雨水的浸泡,为了预防雨水的浸泡问题,做房子的泥土,得选择那种含碱比较高的白碱土筑墙抹房。
       土坯房子的房顶,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尖的,而是略成弧形的漫坡,也是因为土坯房子能承担的跨度问题,所有的土坯房子,都有很多很大的垛子,这就限制了土坯房子的门窗大小,所有的土坯房子,门窗都不大,都是木头的。土坯房子的墙,大都是垛起来的,啥叫垛墙呢,就是用掺足了草屑的熟泥,一层一层拿三股叉往上剁,垛墙可是个体力活儿,首先“和泥”就特别的累。
      在“和泥”时,要往泥土里加很多铡短的“谷草”,就是谷子或者稻子的秸杆,真正的谷子草很有韧性,得去山里种谷子的地方去买,我的老家没有谷子草,只好用稻草或者碱草来替代。垛墙不光累,还得讲究技术,将和好的“草泥”叉起来一坨一坨地“垛墙”,很像燕子用小泥团筑“巢”。一边筑还得一边做摔打,还得把多余的泥巴给刷下来,这功夫,不是随便一个有气力的人就能做的,很多新手垛着垛着就把墙给“垛”歪了垛倒了。墙垛起来后,密密的谷草在墙面上,全都顺顺地向下“长”着,就像给墙壁披上了“蓑衣”,可以大大减少雨水对土墙的侵蚀。垛出来的土墙,比用土坯砌出来的结实,它的唯一不足,就是太着老鼠的喜欢,那些隐藏在泥土里的草棍棍,也是老鼠搭建窝的上好材料。泥垛墙还讲究季节,必须是春天来做,秋天垛的墙,到了冬天还没干透,经过风霜一冻,很容易起酥,说不定啥时候,自己就倒了。
        还有一种土房子的墙,是用土坯砌起来的。“土坯墙”比较结实,砌起来也比较快。但脱土坯的过程更累人。用泥来“脱坯”, 泥里也要加谷草,脱坯用的“坯模子”是木条做的一个长方形木框。把和好的草泥放进坯模子里,用拳头反复压实、抹平,再慢慢把坯模子拿起来,一块“土坯”就“脱”好了。许许多多这样的土坯,晒干以后就可以用来砌筑土坯墙了。土坯就像现在用的砖,只是没有经过烧制,用来盖土房还是很好的。
也有懒惰人家使用“夯筑墙的,这“夯土墙”做起来最快,但不太结实。照着“墙”的宽度,先用长长的大木板固定出“槽”,就往木槽里加泥土,再加谷草,一层泥土一层草,然后用大木锤反复夯砸结实。一段墙夯筑好后,就把木板向上移动重新固定,继续加土加草,继续夯实,墙就很快出来了,这种墙也叫“干打垒”。我的老家泥土里含碱大,这种夯土墙极容易墙根起硝,几年的工夫,那些硝就能将墙给蚕食倒,不是懒得没边的人,是不会选择这种土房的。
      还有一种土房子,是用垡子垒出来的,垡子墙做出来的土房子,是用草根特别茂密的土表层,用刀片像切割豆腐一样,将那些草根的网连同网里的泥土,一并切割成砖块一样,垡子墙砌出来的垡子土房,是我老家以前最多的房子。无论是哪种土房子,维护起来都得使用泥,每年的春天,每年的入夏之前,家家户户都得抹房子,从墙面到房顶,统统都得拿泥抹一遍,即使是这样,也免不了下雨的时候,屋子里漏得比外面还厉害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6)| 评论(6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