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感悟人生

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草根,没权也没钱,我写的日记文章都是原创的乡土散文小说故事,都是原汁原味值得一看的感谢你的到来,感谢给我支持和鼓励,感激感谢每一位真心喜欢我的乡土文章的朋友!

皇姨菜(为故乡专写散文,已发表)  

2008-12-25 22:12:28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文章题目:梦中的故乡之皇姨菜


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作者:赵公明

   (皇姨菜,是海边大苇塘中盐碱滩涂上生长的一种野菜,故乡盘锦的许多土地上都有零星的生长,它的学名叫碱蓬,皇姨菜是故乡的百姓给它起的土名。说到故乡,就不能不提碱蓬,无论乡亲们是否愿意,它都紧密影响着每一位乡亲们的一切,我觉得,无论何时何地,都不应该忘记它,这并不全是它成就了故乡的风光旅游地--红海滩。)

    前不久,我回了一趟故乡。开车走的是京沈高速公路,从凌海市的石山镇的欢喜岭进入,横穿辽阔的亚洲第一大苇塘。望着公路两边整洁的苇田和星罗棋布的养蟹池,那点缀在芦苇丛中的整齐排列的采油井,那不时闪现的壮观炼油厂和配套设备,真是感慨万分。眼睛都激动得有些湿润了。

         三十年没有来过这里了,三十年岁月沧桑,故乡已经由一个被人鄙视猥琐的河洼小县城,变成如今令人瞩目的小康城市。翻天覆地般的变化,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在梦中。整整三代人的辛勤血汗呀,才有了故乡现在的一切。苍天可以做证,故乡的每一寸土地。都会永远记得,连故乡的皇姨菜都不会忘记!

        我们盘锦人,充满自豪地纵横商海的时候,意气风发地谈论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时候,还能联想起故乡的皇姨菜吗?还能体会到那一簇又一簇忠实陪伴我们祖先的伴侣吗?灵魂深处,是否还留有那挥之不去的皇姨菜情结吗?

    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,上过“满洲国”国立高中的舅爷,就经常向我讲授有关故乡,包括故乡的皇姨菜的零星故事。他老人家最常惆怅提起的是,盘锦(当时叫盘蛇驿后改为盘山县)人吃的水,不知道有多少乡亲被苇塘里的盐碱水毒死,人们喝的只能是浑浊的河水。由于紧靠大海地势低洼,到处都是盐碱地,到处都与沼泽芦苇亲密比邻。每到夏天,上游山中倘若阴云密布响起雷声,都会令故乡的先辈胆战心惊,脸上挂满无奈。

       每年的夏天,乡亲们都是在提心吊胆中过的日子。肆虐吸食乡亲们鲜血的蚊子和小咬,也能钉咬死毛驴。小咬和蚊子并不是乡亲们最害怕的,大家最怕发洪水。十年九涝,汇聚癞蛤蟆尿,都能冲毁乡亲们一年的劳作成果。每年的高粱苗抽穗,玉米拔节的时候,那洪水,一点也不客气地从努耳虎山老爷庙下来,虻牛般吼叫的洪水水头,瞬间就会吞噬所有的庄稼。吞噬乡亲们的梦想。

      那时的盘锦,还没有大面积种植水稻,男女老少穿在身上的,都是自产的棉花织就的,家织土布衣服。最令人心酸的是,故乡的乡亲们,没有钱去买染布的染料,采用燃烧一种叫做青麻的枝杆,用其灰色的草灰泡成水,再把白色的家织土布浸泡其中。用麻杆灰染成的布,是癞痢般的灰色。那穿灰不溜秋衣服的乡亲,被域外人称做为灰兔子。

      灰兔子的称呼,让故乡人有过多少无奈?故乡的草甸子特别的多,可人均拥有的土地再多,也抗不住盐碱侵蚀和洪水的扫荡,故乡的乡亲们是在饥寒交迫中顽强生存的,贫困成了故乡的又一个长久的代名。

       青黄不接,没粮食吃的时候,盐碱滩上,到处都是采摘灰灰菜和皇姨菜嫩枝叶的乡亲。和上不多的玉米面,蒸成菜面窝头,填补着乡亲们干瘪的肚皮。菜色的脸和惶恐呆游的目光,不知道缠绕在多少代先人身上。上屯百姓饲养的鸡鸭,吃的是大豆高粱,猪羊吃的是豆饼米糠。故乡的家禽牲畜,从小就是自己到河沟沼泽,寻找鱼虾果腹。就连百姓视为宝贝的猪,也常年靠着发酵过的皇姨菜,充当永远的干粮。春天铲地劳作的间隙,乡亲们顺便还要采挖新发的皇姨菜,带回家,扔进猪圈充做它当天的口粮。夏日骄阳炎炎,勤劳的乡亲从来不敢午睡,趟过蒿草茂密的田埂,割回一筐筐的皇姨菜,堆满房屋左右的大缸,晒满农家庭院。

       青储发酵的和晒干准备冬天蒸煮的皇姨菜,都作为喂猪的食物。现在,大家都抢着买吃鱼虾长大的鸡鸭,说是难得的纯绿色食品。买吃皇姨菜养大的猪,日本人说富有营养元素硒,肉味鲜嫩好吃,还能抵抗肠胃癌,千里之外的商贩,都排着队来买。你知道贫穷的时候,人家是怎样笑话我们的吗?说吃了喂皇姨菜长大的猪肉,说话口音中,都带着皇姨菜味道。皇姨菜口音和下洼甸子,成了外乡人对我们的专用称呼。

      盘锦人,大都是从外地移民来的。从安徽山东江苏河北等地,闯关东定居的,正宗的满洲辽东牛录属下垦民,据说不过一万人。其余的,都是从关内逃荒过来的。虽然故乡贫穷,可这里的民风一直很淳朴。或许受到鲜卑先祖豪爽的遗传,或许传承了江浙流放到此的贬官,所带来的的文化熏陶,勤劳顽强,是故乡千百年历史繁衍生息的信仰。时至今日,许多村庄里,还保留着夜不闭户的传统。
    时光流到退到1976年,盘锦这片热土,才伴随着辽河油田的开发,开始了大面积的以水治碱,开始了大面积的种植水稻。早先充满盐碱癞痢的高粱地玉米地,开始被矩的稻田所替代。当邻近县市的农人,依旧陶醉在漫长的东北猫冬习俗时,盘锦的工农商学兵,穿着单薄的水田靴,站在冰冷的冰水里,开挖沟渠疏通河道。从这年的十月一日,到来年的五月冰河开化,乡亲们都是在盐碱地里打拼。挖冻土,捞河泥,改良土壤。没有星期天,没有节假日。太阳升起就是他们的起床号,太阳落山才是他们的收工铃。上至六七十岁的爷爷,下至我们这些还在上小学的娃娃,能抡镐的抡镐,能挥锹的挥锹,能抬土的抬土,妇女和知青负责推架子车。全村出动,全城出动齐动员,只要有空闲的时间,都去沼泽苇海挖沟渠,修堤坝。用指挥长崔书记的话说:就是拼了我们这代人的一腔血,也要让故乡的百姓过上好日子!

        别的地方干活时候,讲究锣鼓喧天红旗飘飘,支上高音喇叭,宣扬搞农田基本建设热情。盘锦人在大地里奋战了六七个秋冬,也没有张过灯结过彩。那是故乡的人们,心中憋着一口改变的志气!长辈们给我们这些利用周末寒假参加劳动的学生,每人每天四两粮票两毛钱的补助,领导们说,给孩子们买两个面包补养些,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。看到叔叔阿姨们吃着自带的窝头咸菜疙瘩,有哪个孩子,还能坦然咽得下那奢侈的面包?再也不愿意,让别人嘲笑我们的皇姨菜味道,再也不愿意,被称做下洼甸子的土著,三代人的血在涌动,三代人的梦想要成真!

  盘锦人最早用上了天然气,最早种植出了风靡世界的盘锦大米,最早繁殖出了中华绒毛蟹,最早穿上了的确良。最早建成了尿素厂,最早建成了化纤厂。当盘天化的乙烯聚乙烯出厂的时候,我国的化工企业才有了起步的基础。当故乡成就为国家十大小康城市之一,当千万个自豪的硕果成熟的时候,每个故乡人,是否还记得家乡特有的皇姨菜,是否还感激,那陪伴你和你的先人一路走来的,曾经被鄙视为卑贱的碱蓬?故乡的皇姨菜,将永远鞭策你我的努力人生!

 

皇姨菜(为故乡专写散文,已发表) - 赵公明 - 感悟人生

翅碱蓬,又写作赤碱蓬,又名黄蓿菜、黄须菜、皇席菜、碱蓬草、黄茎菜、碱蓬、碱蓬棵等。一年生草本植物,主要分布于山东、东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和江苏;苏联远东地区也有。其特点为喜碱、植株呈紫红色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19)| 评论(49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